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走出大山反哺大山,彝族小伙苏正民返乡支教(2)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8-30 02:5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8月29日,苏正民请班上的每位孩子说出自己的理想。长江日报特派记者彭年 摄 苏正民现为 “我的小学基础也不好,初中第一次考试,我就考了班级倒数,

8月29日,苏正民请班上的每位孩子说出自己的理想。长江日报特派记者彭年 摄

苏正民现为

“我的小学基础也不好,初中第一次考试,我就考了班级倒数,我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追赶上来,最后顺利考上了高中,考上了大学。”苏正民鼓励学生:“只要努力,大家都可以拥有更好的未来。”

越西县与苏正民的家乡喜德县毗邻。8月29日上午,是苏正民第一次和越西县第二中学的学生见面,他好似看见了曾经的自己。

现在,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越西县第二中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年前学校只有3栋楼,如今学校共有教学楼5栋、宿舍楼3栋;7年前学校操场杂草丛生,如今塑胶跑道新操场已经落成;7年前学校住宿床位只能满足100人,如今可以满足2000多名学生;7年前学校有老师110多位,且多为专科学历,如今学校老师有240余位,本科学历占到了95%。

而是选择回到大山支教

@去摘遥不可及的小赞:苏正民让我想起了来我们学校支教的浙大学长学姐们,他们真的特别好。

@袁志祥:努力学习,言传身教,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青春。让深山的孩子们经过教育,走出大山,融入到祖国的大发展中。

讲台上,沈琪把苏正民的成长故事讲给学生们听。讲台下,学生海来马里偷偷抹起了眼泪,“我好像听到了自己的故事”。

沈琪选择苏正民的故事,是因为班上的32个孩子身上都有苏正民的身影。

@晶:走出去,我觉得你厉害;走回来,我觉得你伟大。

海来马里面对的困境和苏正民的成长经历有相似之处。海来马里家共有3个孩子,在他5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因此生了一场大病。在海来马里读到小学三年级时,考虑到家庭困难,他决定辍学回家。海来马里的大哥坚决不同意,为了能让家里的两个弟弟继续读书,大哥决定辍学和母亲一起外出打工。

【编辑:张靖】

@少年安能长少年:功成不忘故乡情,反哺故乡去教书。

苏正民想做一名严厉又温柔的老师。“课堂上,我会严格要求大家。课下,我希望和你们成为朋友。我和你们一样,都是山里的孩子,我了解大家在想什么,你们有心里话都可以和我讲。”

他将在这里支教一年

(长江日报特派记者张维纳)

“脱贫攻坚战为凉山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在苏正民成长故事中得以体现,也能在我们越西二中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7年前开始担任越西县第二中学校长的杨加子谈起学校变化时动情地说。

近几年,苏正民所在的支教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为越西县第二中学校园。长江日报特派记者彭年 摄

@匹夫有责:走出大山,反哺大山,为苏正民点赞。

一所学校的7年之变

8月29日,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人民日报微博、共青团中央微博等转发长江日报首发的大凉山彝族小伙苏正民返乡支教的报道,多位网友为苏正民点赞。

越西县第二中学高一实验班是今年第一次招生。和苏正民一样,班里的孩子“成绩好,但家庭条件差”,当地政府和学校为让孩子们能安心读书为他们免去了3年学费,并提供生活补助。

有的学生想做医生、老师、特种兵、足球运动员……还有的学生想成为一名电竞选手。苏正民听着这些年少的梦想,鼓励他们勇敢追梦。

8月29日上午,班上的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举手。长江日报特派记者彭年 摄

在苏正民读初二那年,父亲积劳成疾因病去世,为减轻家庭负担,他和姐姐辍学回家。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苏正民重返校园,潜心苦读,后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我读完苏正民的致谢全文,自己都想落泪。”沈琪将苏正民的致谢全文收藏在了她的电脑文件夹里,打算在新学期开学第一课上,为高一新生讲一讲凉山老乡苏正民不屈服于命运的志气骨气和勇于从挫折中奋起的豁达乐观

致谢感动众多网友

撰写的6000余字毕业论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文章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zncjzfdxxbzz.cn/zonghexinwen/2022/0830/752.html



上一篇:6000字论文致谢刷屏的凉山小伙回乡支教
下一篇:“我是你们的新老师苏正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投稿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编辑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版面费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