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走出大山反哺大山,彝族小伙苏正民返乡支教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8-30 02:5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凉山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新增的一个支教点。与苏正民一起前往越西县第二中学支教的还有两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2届本科毕业生严宇飞和林雨源,他们都是该校第24届研

凉山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新增的一个支教点。与苏正民一起前往越西县第二中学支教的还有两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2届本科毕业生严宇飞和林雨源,他们都是该校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苏正民的论文致谢感动全国众多网友,不少人被他“坎坷崎岖”但“充满光亮和希望”的求学故事打动。对于和他有相似经历的凉山学子来说,苏正民的故事让他们信心倍增。

课后,长江日报记者留在教室采访,一群学生凑了过来:“张记者,我在新闻上看到过苏老师。”学生阿说木加告诉记者,他和苏老师一样来自大山,但他比苏老师幸福。他说:“苏老师上学时要走好远的山路,现在路修好了,我们都是坐着大巴回家。”

越西县第二中学初中部开学前,学校高中部已经提前开学。高一实验班班主任沈琪为学生们讲授的开学第一课内容就是“苏正民的毕业论文致谢”。

那时,沈琪还不知道苏正民即将和她成为同事。了解苏正民的故事,沈琪也是通过媒体。今年6月毕业季,长江日报全媒体平台独家报道的苏正民的求学故事,登上热搜,成为网络热门话题,沈琪就是那时了解到苏正民的。

越西县第二中学七年级

“如果人生是场马拉松,我和苏老师的起跑线落后于太多人。但就像苏老师在论文致谢中写到的那样,我们要带着星星点点的希望之光奋力前行永不放弃。”听班主任沈琪讲完苏正民的故事,海来马里给自己定了一个远大的目标:3年后,他要考清华大学。

道德与法治课教师

“老师,你什么时候能把苏老师邀请来我们班?”学生们提议,利用班会时间邀请苏老师。他们想见一见这位身边的榜样。

海来马里也想当面问一问苏正民:“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

一个调皮男生的梦想

一个班主任的开学第一课

为何没有留在大城市

听到苏正民到越西县第二中学支教的消息,沈琪第一时间告诉了班里的学生,这让全班沸腾了。

“有一天,学生们也能像苏正民一样,从一位受助者成为施助者,用行动向曾经收获的善意致谢,并回馈给世界更多的善意。”杨加子希望学生们都能懂得感恩。

和苏正民一样,海来马里的成长之路也得到了好心人的帮助。从他初二起,一家上海企业开始资助他读书。今年,学校成立的实验班又为他减免了学费和生活费。

苏正民告诉学生,从山里的村小进入城里的初中,他的普通话因为带着浓重的口音,同学常常笑他有一把“枪”,叫“彝腔”。

苏正民一年支教结束后,将重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读研。他坦言,研究生毕业后,自己还是要返回家乡,以帮助更多的青年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苏正民到越西县第二中学报到之前,他的励志成长故事已经在学校流传。

杨加子曾在一所乡镇中学教书。7年前,组织上找他谈话,希望他能担任越西县第二中学校长。杨加子接连拒绝3次。“我实在没有底气把越西二中带好。”杨加子记得,那时的越西二中操场草比人高,冬天一刮大风,整个校园灰满天。“那时候,老师学生都不愿洗头,洗完头又被吹得灰头土脸。”

2022届本科毕业生苏正民

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他从大凉山走出来

一个学生立下的目标

开学第一课,苏正民请学生依次将名字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并邀请学生作自我介绍。“你的初中规划和人生理想是什么?”这是苏正民想请学生回答的问题。

杨加子在谈起苏正民时说:“对于越西县第二中学的孩子们来说,他就是他们身边的榜样,返乡支教,可以用他的经历、知识和见识帮助和影响更多学生成长成才。”

@独行骑士:教育强则中国强,未来强!致敬所有支教老师们,致敬奉献教育战线的同志们!

@一壶老酒:一个不忘本,不忘初心的正能量人!苏正民值得尊敬!为您点赞!

网友热议>>>

@莎士比亚的脑洞:走出大山不是目标,是走出去再回来建设大凉山。

一个调皮的男生站起来说自己的爱好是“吹牛”,梦想是到世界各地去吹牛。学生们听后大笑起来,苏正民则鼓励这个男孩:“努力学习,走向世界。”

8月29日上午,凉山彝族小伙苏正民回乡支教,讲授了自己的开学第一课。长江日报特派记者彭年 摄

文章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zncjzfdxxbzz.cn/zonghexinwen/2022/0830/752.html



上一篇:6000字论文致谢刷屏的凉山小伙回乡支教
下一篇:“我是你们的新老师苏正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投稿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编辑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版面费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