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者学术人生:七秩金融 黉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4-22 10: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4月19日,适逢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首批荆楚社科名家周骏教授95周岁诞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师生及校友嘉宾齐聚一堂,为周骏教授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日会。中南财

4月19日,适逢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首批荆楚社科名家周骏教授95周岁诞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师生及校友嘉宾齐聚一堂,为周骏教授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日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编的新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者学术人生:七秩金融 黉门春秋》(以下简称“七秩金融 黉门春秋”)在会上举行首发仪式。

该书收录了该校金融学院建院70余年来18位知名专家学者的专访或回忆文稿,包括曾获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的金融学家周骏教授。湖北省社科联书记喻立平,党组成员、秘书长吴红斌,该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杨灿明等领导嘉宾出席会议。

会议现场

据主办方介绍,周骏教授是国内金融界著名泰斗。1928年出生的他于武汉解放后进入中原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前身)学习并留校工作。1951年8月被派往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学习。1953年,周骏教授学成后回校任教,从事金融专业教学工作。“在6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周骏教授学用结合、服务社会,为中国金融学科与金融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中国金融改革与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活动现场,该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杨灿明教授高度赞扬周骏教授的学术贡献。

六十余年教学中,周骏教授亲力培养的硕士研究生超过24届,指导的博士生共18届,先后培养了曹龙骐、马明哲、米建国、朱新蓉等一大批活跃在政商学界的杰出校友。“周老师教授的基本功至今受用,做人的方法,做学问的方法都十分受用。”该校校友、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说。

长期研究马克思货币金融理论的周骏教授曾担任湖北省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多年。2010年,他入选湖北省首批“荆楚社科名家”;2012年,获中国金融终身成就奖。同时,周骏教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新中国从建国初期的人均GDP119元增长,至现在的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我们国家取得了很好地发展……”活动现场,周骏教授还和线上线下的学者们就马克思主义货币金融学展开交流。

周骏教授70多岁才正式从学校退休。他所教授的学生中,已有四代弟子。四代弟子中均有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从教。

周骏教授喜吹生日蜡烛

生日会上,五代人共忆起70余年钻研金融学的峥嵘岁月。金融学院教授、国家教学名师朱新蓉自豪地说,到今天,我们已经有五代金融学者了,周老师是第一代,我们师兄师弟们一起组成了四代人。79岁高龄的李念斋教授也到了现场,他是1965年就读本科期间跟随周骏教授学习,是信用学理论研究的先行者。全国政协委员、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惠好则是1983年拜入周骏教授门下求学,1989年师从周骏教授攻读博士学位。

1997年宋清华拜入周骏教授门下攻读博士,“我记得读博期间,周老师经常在29号楼的二楼会议室给我上课,一上就是一上午,现在回想起来,历历在目。”在周骏教授的指导下,宋清华也取得卓越成绩,还被评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会上,该校科研部部长张金林表示,恩师淡泊名利、专心致学人生境界,勤奋、严谨、求是的致学精神,永远是弟子们人生追寻的标杆与动力。2019级博士生金凌是第五代中的年轻后辈,今年六月即将毕业的他也将留校任教。“周老先生的科研故事一直激励着我,我希望自己能够延续这份科研精神,继续前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者学术人生:七秩金融,黉门春秋》新书发布仪式

据悉,《七秩金融 黉门春秋》一书中中收录了包括周骏教授在内的金融学院18位不同时期知名专家学者代表的学术人生故事。该书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者学术人生系列丛书》的第二本,此前该项目第一本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批博导”知之录》已经正式出版。

“‘所谓大学,大师之谓也';‘所谓名校,师生校友之名也'。一所大学的社会声誉,无非在于其教师与在校或毕业之学生。正是拥有一代代名家大师,一批批优秀学生和杰出校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才具有深厚的学科文化底蕴。”该校校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巍说到。70余年来,该校40余万师生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立下不朽功勋,其中涌现了诸多名师大家。

(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

文章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zncjzfdxxbzz.cn/zonghexinwen/2022/0422/732.html



上一篇:最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2年高校专项计划招生
下一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衰落”:就业下跌,学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投稿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编辑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版面费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